正值盛夏,毫无征兆一声炸雷,而后大雨滂沱,黑云压得坤宁宫檐角矮了几分。
“快,快去找沈太医来。”
“夏嬷嬷,朱家小公子犯了心疾,把沈太医请去了。”
嬷嬷看了一眼榻上瘦成一把骨头的女人,咬了咬牙冲进密如罗网的雨幕中。
两个多月来未曾下雨,京城成了蒸笼,皇帝早早搬进清凉殿,见今个这雨来得急而骤,龙颜大悦,命内侍将门窗大开。
一身明黄常服的天子看着白茫茫一片,忽然道:“这雨总算来了,可为何毫无凉爽之意,反倒闷得很。”
未等他身后那娇滴滴的美人应声,便听殿外一阵喧哗。
一身棕青衣衫的女人跪在地上,浑身湿透,唯一的素色簪子也在奔跑中滑落,不体面极了。
她跪在殿前,一下一下,重重磕头,血色沁在青石板上,又迅速被冲淡。
“奴婢有要事禀天子。”
她每磕一次头,便喊一声,嗓音从洪亮到嘶哑,每抬头一次绝望更深一分,直到不知第几次,看到一道明黄身影站在阶边。
李允袖手站在阶边,衣衫干干净净,没有一滴雨可近他身。
“何事要禀告朕?”
女人抬头,一向暗淡的双目迸发出恨意,开口却一股郁气憋在喉咙,哽咽着一字一句道:“皇后娘娘不行了。”
天边又是一道雷声,沉闷厚重。
报丧的太监到裴家时,见大门紧闭,心里怪道:“这大白天的,裴府锁门作甚。”
直到裴家二太太徐氏出来,听见皇后薨了,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瞧太监一脸异色才如梦初醒般大哭。
那几个宫里头来的回去路上暗自摇头,裴家连主事的太太都这副不抗事的德行,真是气数快尽了。
他们不晓得,裴家后院一早便乱成了一锅粥。
二太太的瑞安院里头,三小姐裴婉跪了一天,只因她和一个举子私定终身,裴融气得要让她绞了头发做姑子去,说完便甩袖离去。
从晌午到现在,连个人影也没有。
这些闹剧本不至于阖府皆知,可架不住动静太大,裴婉似乎是铁了心要嫁给那个举子,不但不认错,还犟得很,抱着徐氏的腿喊:“望母亲成全。”
一声声唤得徐氏头晕,羞的恨不能一头撞死。
兰君院内,一面带病色的女人听到丫鬟嚼舌,咳了几声道:“婉儿那孩子平素最是乖巧,怎会将此事闹成这样。”
一少女捧了碗汤进来,恰好听见这话,不动声色把话头引开。
“娘,这是我前些日子听来的偏方,说是对咳喘有奇效,你尝尝。”
王氏见女儿进来,知道女儿一向讨厌二房,也不再提裴婉的事。
喝完那碗汤,王氏拉着少女的手,斟酌着开口道:“你如今十五了,也是时候给你挑个好婚事,你外祖前些日子来了信,说是从青州老家为你选个好人家,虽不如京城富贵,可人品定是一等一的贵重。”
怕女儿推拒,王氏一口气将话说完,着急了些,又连连咳嗽。少女拍了拍她的背,苦笑道:“外祖已致仕,舅舅外放西北十几年,力不能及,二叔又怎么可能放我走。”
王氏捏紧女儿的手,哑声道:“咳咳咳,你舅舅年后便调任京城,你自己也说裴融不会放你走,可徐氏又能给你挑什么好婚事?咳咳,春娘,明年无论如何,娘也要送你逃出这个虎狼窝。”
外头雨声渐小,一个小丫鬟冲进来,气喘吁吁对着两人道:“太太,大小姐,宫里头来人说……说皇后娘娘薨了。”
那丫鬟小心翼翼看了一眼少女的脸色,好似菩萨一般无悲无喜,饶是为少女惊人美貌晃神片刻,也忍不住觉得大小姐有些冷心肠。
裴家谁不知道,皇后在娘家所有女眷中,最疼爱裴见春,省亲时抱着她坐在主座,一声声“小春娘”唤得亲热。
要不是裴皇后护着,徐氏连表面功夫都不想对大房做。
王氏心肠软,又是个念旧的主,想起刚刚嫁给夫君时,皇后还是个姑娘,弹指深宫十数年,就这么走了。
裴见春安抚母亲后,便起身道:“女儿方才想起今日女师的课业还未完成,便不打扰娘休息了。”
雨打残红,石径上全是些被风吹落的叶片,偶有一两片黏在少女的绣鞋底。
裴婉在雨中见到一人穿花拂叶而来,撑着一把油纸伞,一袭浅青衣衫,袖口微微随步伐浮动,娉娉袅袅,名花不及美人妆,所谓绝代佳人不过如此。
跪在地上的少女怔怔:“长姐,你怎么来了。”
“你这样胡闹,我过来瞧一眼罢了。”裴见春抬袖擦了擦少女泪痕。
她虽不喜二房,可裴婉却是个难得的妙人,偌大裴府,只有她愿意说真话。
“长姐,对不起。”
见眼前少女哭成花猫,一把鼻涕一把泪往自己袖子上擦,裴见春皱眉,心底划过一丝紧张。
“怎么了?”
“姑母年初便病重了,父亲便张罗着,等姑姑薨了后再送个裴家女进宫,占着皇后的位置,我上次听见他要送我去。”
裴婉把头埋进长姐怀里,不敢看她脸色,她今日这么闹,父亲断然不会送她进宫了,会送谁去,不言而喻。
预想中的叱骂并未出现,裴婉听见头顶传来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
“原来如此,婉儿,不怪你。”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常事罢了。
回兰君院的路上,裴见春一句话也没有说,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后头跟着她的白露小心翼翼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