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手中的指挥动作异常简洁,仅仅维持了乐曲自然的律动。
在典雅忧愁的e小调主题进行到
在乐队庄严行进的柱式和弦间隙,希兰拉出一连串富有气势的迂回下行三连音,最后在中音区变为色彩紧张的减七和弦进行。
其分解八度运弓从弓尖开始,随着力度的加强而逐渐下移加宽,情绪也越来越强烈,冲向顶点的那一刻,她提弓收句,看着范宁指示乐队爆发出小结式的主题齐奏。
“太美了,极其随性却极其精准的控制力克制的指挥手法,不仅正好表现出了乐曲矜持高贵的特质,而且给希兰小姐留出了极高的演绎自由度。”尼曼大师眼光何等毒辣,呈示部主题短短24个小节刚刚走完,他就发现了范宁指挥的思想意图。
“这才是指挥的核心目的和精髓,对于现在一味强调表面火热与激情的倾向是一种很好的批判,任何风格时期都不代表能抛却理性。”斯韦林克大师暗中点头。
“简洁的配器作出了情绪极度浓烈丰满的效果写协奏曲时,能写出这样便于控制的乐队部分自然是好的,但难就难在写不出,做减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正在构思类似体裁的作曲家也开始思考。
在座的有太多经验丰富的音乐家们,单单是这个开头,他们就看出了很多很多东西。
“bravo!”“bravo!”
此时范宁的状态也“变忙”了起来,他在维持节拍和提示表情术语的同时,连续用细微手势、身体动作和眼神进行引导,让呈示部主部中出现的短小动机不断地在各声部间转递发展,直至将音乐推向更热烈的气氛。
“这里应该就是终章了吧,没想到这部作品一二乐章和二三章间都是连续的演奏,这可真是富有新意的设计。”尼曼暗自揣摩道。
有趣的是,这里的音乐从来没有过终止,尾声的最后一个和弦中,大管吹出的低沉b音直接连接到了娴雅温柔的新开始,并上爬半音,成为c大调的开篇。
“辉煌的音色、高昂的热情、完美的平衡太棒了!”舞台下方的卡普仑激动地紧紧握拳。
为了表现其独有的歌唱性音质,她显然对主题每一个音符的发音都有所思考,右臂的运弓动作平稳流畅,连绵不断,没有任何的停顿或重音,力度上也没有任何压弦的效果,竭尽可能地让那些优美的旋律从指尖流淌。
希兰在这里短暂了休止了5个小节,她颈部夹琴,双手调了调弓的松紧旋钮,同时静静酝酿情绪的细腻变化。
“这位希兰小姐的非凡技艺简直如同奇迹!”
“我不行了,怎么会有这么凄美又温柔的再现部.”
“原先她演绎
指引学派近一年多出的两位极度优秀的年轻会员,无疑让他此前因陈年往事而郁结复杂的心情一下舒畅了许多。
在某个瞬间,乐队的音响突然消散,小提琴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独奏华彩段。在这里舞台属于独奏家一人,范宁停止了动作,微微侧过身子,欣赏着少女手中飞舞的弓弦。
展开部的到来,让一大段紧张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再次从希兰手中重现,乐队则一直用副部的动机进行无穷动式的烘托。
“如此让人心神摇曳,我觉得我被折服了”
这里无论是力度上还是音乐形象上,都与前面俏皮活泼的音乐形象形成了对比,希兰拉出的旋律速度稍缓,带着休止符和类似切分的节奏,多了一丝古灵精怪的意味。
如果说一二乐章的演绎,绝大部分靠着独奏小提琴家的水平就能带出效果,那么
此时在范宁的控制下,希兰和乐队的协奏完全融为一体,又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动力感,在毫不突兀的气氛中,乐队奏出了刚劲且富有活力的副部主题,调性也由e大调转为b大调。
连接部出现,这是一条听众们在电台未曾听到的旋律,它沿袭了主题材料的调性与音程,但通过半音化的方式展现,让音乐性格在忧愁中多了一丝坚韧和抗争的因素。
行板的
她的状态不见丝毫滑落,声音仍然具备无比清晰的质感和穿透力,熟悉的如精灵舞蹈般的主部主题一闪而过,陆续将乐曲过渡到再现部。
主题重现后,乐队和独奏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再次引出半音化的,柔弱中带着坚韧的连接部素材,数次酝酿后,力度和情绪被逐渐推至激烈,一连串的急速经过句和爬升的双音,将
“还好这个片段能回放,等我拿到唱片一定要回放二十遍.”
但他们随即恍然大悟:一二乐章的衔接,这位范宁先生十分随性地用大管的b音和c音将其相连转调,而到了二三乐章,他又设计了另一种逻辑严密的方式来做无缝过渡。
“她真的太可爱了,我觉得我已经没救了。”
“没想到他居然在终章写了个这么长的引子,而且还是先用的小调。”先前听众席上有些疑惑的音乐家和乐评家们此刻哑然失笑。
“所有的小提琴协奏曲当中,再没有哪首的慢乐章,能完美配上小姑娘这纯洁高尚的气质了范宁这提献于她的创作真是了心思。”
华彩的尾声,希兰开始在四条弦上运出来回反复的分解和弦跳弓。
一直凝然注视着她的范宁,脸上的笑意再次浮现,手中指挥棒也重新抬起,稍息的乐手们举起乐器,回到演奏准备状态。
这里起初模仿了展开部的形式,在希兰快速演奏经过句的同时,乐队回顾着副题的动机,也预示着热烈的结尾。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马上来临,范宁突破了之前克制的指挥呈式,双臂大开大合,整个人几乎快要离地跳起。
希兰用坚定的长颤音奏出e大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