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只有一头小鹿属于我自己。
好让我拿来遮住他未闭的眼睛;
夜安,夜安,等万物苏醒,你就会忘掉欢乐与悲痛,
你将安居在这蓝色的水晶宫中,睡在柔软的枕上别再苏醒。
终于,在场有一小部分听众,从此前布谷鸟小姐表达声色性香的欢爱之曲中抽离了出来。
就如“爱是一个疑问”般叫人彻夜难眠!!!
她的每一乐句、以及乐句与乐句之间的线条,都在潺潺流水声中弱起,避免突强的开始音与伴奏脱节,人声与钢琴配合得天意无缝。
主人公的生命不仅归于平静,他的经历、他的劳动、他的爱情也将逐渐被心上人遗忘。
依旧是明朗的色彩,依旧是连绵不绝的表达,只不过换成了6连音群,仿佛是远处小溪潺潺流淌的声音:
然后,动作依旧停滞半空,一眨不眨地看着台上的蓝裙少女。
当爱情里不再有幸酸悲痛,将有一颗新星在天边诞生。”
每次分节歌歌词重复的最后一句,摇曳的四部和声填充都会暂时消失,钢琴声部变作了弱而整齐的大和弦伴奏。
一直在评委席中间一言不发的吕克特大师,终于和他的几位学生及追随者们,拾起了桌旁的“芳卉束”。
夜莺小姐攥着衣裙在台上呐喊,而遭受了巨大爱情创伤的主人公,开始变得敏感忧郁、更加患得患失起来。
“声乐套曲”这个单词,在古雅努斯语中的拼写方式与德语“liederkranz”相似,直译的话应是“歌曲的环”——高明的作曲家们历来就有这样的传统,他们擅长将一些情节上连续,结构又相对完整独立的艺术歌曲编织起来,就像古代咏颂长诗的游吟诗人头顶的月桂叶冠一样。
《美丽的磨坊女》……为什么这位舍勒先生用大调为主的布局手法,能写出如此凄美的作品?为什么这么温暖如歌的相遇,最后却是以这样的悲剧作结!
该死啊,这个舍勒把“宫廷之恋”写到这种程度,简直没有心!!!
“远远望见一座磨坊,四周环绕着赤扬,
“我和她亲密并坐在赤杨树荫中,我忧郁地凝视着溪中清澈的水流。
“当那猎人的号角声声吹动,我的波涛声将为你分外暄腾,
勿忘我,别张望,免得触影生情,愿你让他在沉睡中做个好梦。
‘喂,欢迎你,欢迎你’水车甜蜜地唱。
《美丽的磨坊女》,
调性重新回到简洁的g大调,瓦尔特双手隔着休止符,静静地敲着重复又规整的和弦序奏。
“滴咚滴咚滴咚滴咚……”
“你饶舌的伙伴是否也这样想?你欢笑,你歌唱,是否也这样想?
欢乐的小鸟别再唱歌,别再唱歌,你们别再唱歌。”
曲子最后以渐弱渐慢结尾,似乎暗示了这主人公流浪的生活不知会是什么结局。
“安睡吧,安睡吧,闭上你的眼睛,倦游的流浪者不再远行。
“我愿安息在你清冷的水波中,
啊小溪,亲爱的小溪,你唱歌不停,
啊小溪,亲爱的小溪,唱歌永不停。”
那么顺着这个情节,一段美妙的邂逅应该要开始了吧?
钢琴奏出一段上下起伏,又带着拟人化装饰音的序引,
快乐的小天使也闭上了眼睛,用悼歌使他的灵魂得到安宁。
每当黄昏大家围坐在场上,同把劳动后的憩息共享,
那位坐在钢琴前的桂冠诗人瓦尔特先生,都已经双手提腕虚放于琴键了,她怎么还不站定,进入酝酿情绪、调整气息的待演唱状态呢?
随即歌曲重回大调,主人翁此刻已经深陷爱情,一连经历着《疑虑》和《焦急》,听众们发现钢琴的节奏重归快速,并出现了激烈调性变幻。
你的身影啊,会扰乱他的平静。”
绝妙的安排,绝妙的写作手法!……吕克特大师在心中连连叹服。
夜莺小姐踱步未停,她解开了自己的发箍,俏皮背着双手,挂着浅浅低笑,跟着琴声愉快地唱响起那一支传世的旋律。
这不算太理想的世俗生活状态,但欢快跳脱的伴奏织体,清晰明朗的旋律,无疑不传达出主人公豁达的心态,听众觉得这一定是个愉快又美妙的爱情故事。
他们回想起了“宫廷之恋”,重新审视起了“典雅爱情”,遥想起了少年时代那些怦然心动的时刻,多么纯洁克制,又多么义无反顾!
心心相印,心心相印,让我们永远心心相印……”他在每一个能触及的地方,都动情地刻上心上人的名字,幻想着能与她永远在一起。
情窦初开的青年与那位女孩相遇了,台上的少女浅酌低吟着
在
谢天谢地,在
它潺潺流入幽谷,多清新多嘹亮。
“…….也许真是这样,我在这样想,我心中一切期望都如愿以偿。
“但愿你能留下你那洁白的手帕,
“你看那水车旋转忙,你看那水车旋转忙,
小溪似乎在劝慰着他,平静、明晰而柔和地摇曳着。
主人公在
于是听众发现,少女终于结束了表演状态,回到了钢琴旁凝然站立。
他实在是有太久,没被一首艺术作品中这样的情感所深深打动过了。
水车声声歌唱,歌声多嘹亮。
瓦尔特双手奏出古典的四部和声进行,高低声部是二分音符的平缓线条,中间是柔情摇曳的附点节奏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