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楚云阁迎客的前厅依旧热闹非凡,后院却很是寂静。
大厨房里听候使唤的下人们都去吃酒赌牌了,唯有蕙兰还守在灶台前,做着今日蕖香所说的“槐香紫霞饼”。
听蕖香所讲,这道精巧的小点心和她之前常做的甘薯饼十分相似。
这甘薯饼是一道江南一带十分常见的小食点心,用料也很简单,不过是用面粉、猪油制成水油酥皮,再包裹起用糖和甘薯制成的内馅。
这道小点心,金陵一带的人家都会做,听说是一位瞎了眼的老婆婆想出来的。这位老婆婆生了三个儿子,黄巾贼作乱,她的三个儿子都应召入伍去了。大儿子、二儿子都战死了,唯有小儿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杳无音信。
兵荒马乱的年代,这种事多了去了,人人都说铁定是战死了。那瞎了眼的老婆婆却坚持说,她常常梦见她小儿子还活着,只是受了伤,不能返乡。
既她的小儿子不能回来,她就去寻小儿子。
人人都笑这老婆子痴,是老糊涂了,一把年纪,况且又是个瞎子,如何寻得!就算是真找着了,那小儿子就站在她面前,恐怕她也认不得!
那老婆婆却执意要去寻小儿子。
她虽是个瞎子,却有一双巧手,做得一手的好面点,尤其是这甘薯酥饼,出炉后十里飘香,江南一带男女老少都喜欢吃这香甜酥糯的小点心咧。
如此这般,这老婆婆便叫卖兜售着甘薯酥饼,一边去寻她儿子。
一日,这老婆婆来到杭州一带,做了一炉甘薯酥饼,便到这游人如织的西湖边上叫卖。
也是天缘凑巧,杭州当地一家大户携着女眷前来出赏春踏青,那家的小儿子只七八岁,最是馋嘴猫儿一般的年纪,听闻往来游人说有个老婆子做的甘薯酥饼甚是香甜,便馋了,喊着要吃。
张大户甚是宠溺小幺儿,便急忙唤打发仆役去买那甘薯酥饼。
那仆役便急忙忙地跑去,拨开人群,寻见了正要收摊的老婆婆,瞧见这老婆婆的模样,霎时一愣,这可不就是他的亲娘呵!
当下那仆役便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地直抱着那瞎眼的老婆婆喊“亲娘”。
那老婆婆眼虽瞎了,耳朵倒灵,她一听,这正是她失散多年小儿子的声音呵!再摸了这仆役的后脖子,果然在那摸到了一个痣,丝毫不差,正是她日思夜想的小儿子!
母子重逢,细说之下,这才知晓这七八年间发生的事情。
原来这小儿子当年应征入伍,去讨伐那黄巾贼,却不幸在一次打仗中身负重伤,不能下地行走,便托一个同乡给自己的老母报信,说是待他伤好之后再归家。
谁知那同乡记错了,将口信送到另外一家同名同姓的人家那里。那家正巧也只剩下一个老妇,却已是死了有二年之久了。
那同乡归了行伍之中,见到了小儿子,便告知他母亲早已死了。
那小儿子得知如此噩耗,深受打击。兼之腿脚不便,再不能行军打仗,从此灰心丧气,也不愿归乡,就投在杭州一家大户中做仆役,一干就是五六年。
如此这般,今日正逢大户携带家眷前来赏春游玩,又因小公子谗那“甘薯酥饼”,他才复得与老母相见。
行人见他母子二人阔别了七八年,今朝重回,各各称奇,都说是这老婆婆千里寻儿之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这才有此奇遇。
那张大户原也是个乐善好施之人,听了这么一桩新闻,便放了那仆役自由身,又资助了他们母子一笔银两归乡。
那老婆婆寻见了小儿子,便和他重返金陵故乡,母子二人便开了一家专门兜售这甘薯酥饼的饼店,生意极好。
……
对于这个奇闻轶事,蕙兰是耳熟能详。
年少时只觉得故事传奇,因而吃那甘薯酥饼,更觉香甜。
可如今她历经沧桑,明白这个故事到底是世人杜撰的。
黄巾贼作乱那几年,有多少人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世人活得太苦了,太不容易了,这才杜撰附会出一个“瞎了眼的老母千里寻子”的故事聊以自/慰。
人人都知道这故事不能相信,却都愿意相信,都是因为活着真的是太苦了。
……
甘薯酥饼不在话下,至于这槐香紫霞饼,蕙兰却有些犯难。
黄瓤的甘薯十分寻常,但这紫肉甘薯却是前所未闻。
想来只有京城那第一流富贵人家中才吃的上这紫肉甘薯。
没有紫肉甘薯,该怎么办?
蕙兰略一思索,想那紫肉甘薯难寻,只好用普通的番薯替代。
不过,为了调制素素小姐所说“云霞烟紫”的颜色,可用紫藤花和槐花混合,制成紫霞糕。
这两样院子里倒是有现成的,她便去摘了,试着制作那紫霞饼。
结果十分成功,虽没有用到名贵的紫肉甘薯,但风味别具一格,因用到了紫藤花,饼皮呈现淡淡的紫色,槐香很是浓郁。
看着新出炉、香喷喷的槐香紫霞饼,蕙兰也很欢喜。
其实,她喜欢一个人在厨房消磨时光。
只专注指尖下,揉面,和面,感觉自己进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所有的烦恼都离她远去。
如今她什么都不会,什么也没有,只剩下做糕饼。
做糕饼这一事,寄托着她对未来所有的希望。
她曾经幻想过无数次,靠着自己的手艺,在金陵城内经营一家小小的饮食铺子,兜售着肉包子、小糕饼。
万事开头难,况且她没有本钱。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大不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