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换皇帝01(4 / 9)

言,朕也有同感”,李世民若有所思,很快找来姚思廉,发了一篇文章上去。

《梁书. 羊侃传》。

姚思廉是从秦王时期就归顺他的老臣,十八学士之一,近来,李世民指派他去主修《梁书》。

羊侃的年代比较靠后,本来没那么快写到他对应的卷数。

但因为之前他上了「壮志未酬榜」的缘故,就先把那一篇传记单独拎出来撰写。

梁末看似距离他们很远,足足七八十年,其实,也就是两三代人的岁月。

姚思廉就出生在梁朝覆灭的那一年。

他父亲姚察也是史官,历仕梁、陈、隋三朝,留下了无比丰厚的资料,故而,本次写作十分顺利。

姚思廉虽然不是什么大文豪,论文采,可能远远不如欧阳修,但也足以让万朝观众从中了解羊侃的一生。

沉默。

读完书后,万朝都是如死一般的沉默。

羊侃和辛弃疾之间相隔了六百年,命运轨迹却无比相似,让人痛彻心扉。

辛弃疾的爷爷辛赞,曾被迫栖身于北方沦丧之地,所以亲自教导孩子,欲匡济江山、一雪国耻。

羊侃的身世也颇为类似。

他爷爷羊规,是刘裕培养出的北府核心将领之一,在刘裕去世后,作为主力参与了宋文帝的元嘉北伐。

这场北伐以惨败告终,让刘宋从此丢失了江淮之地。

羊规也滞留在北境,无奈为鲜卑人的北魏政权效力,然而内心凄怆,常怀南归之意。

羊侃自小就被爷爷带在身边,学习各种武艺兵法,诗书文学。

他是个天才,容貌瑰伟,文武双全,学什么都又快又好。

不仅精通文史,而且天生神力,能在飞驰的马背上拉开六石强弓,计七百二十斤。

羊侃的武艺冠绝当世,被称作第一神箭手,即便放在万朝也是毫无疑问的猛将天花板。

他不愿将兵锋对准汉人,就去杀羌人胡虏,率军剿灭了造反的羌人皇帝。

一箭将羌人主将莫折天生钉死在阵前,因功封侯,也是当朝最年轻的汉人王侯。

这一年,他只有二十六岁,正少年意气,春风飒沓,前途本是一片光明。

但他还记得爷爷南归的遗愿,所以毅然起兵,反抗北魏。

孝庄帝闻讯大骇,派使者加封他为司徒、泰山国公,甚至允许他永为兖州刺史,半独立地设置「国中国」。

但羊侃果断斩杀了使者,率军南下,并修书给梁武帝表明归顺之意。

南方政权几经更迭,南齐代宋,萧衍又代齐,梁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年。

梁武帝收到羊侃的来信,怀疑有诈,故而迟迟不曾派出援军接应。

于是,在南下渡江的这一路上,强敌如云,险象环生,羊侃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

北魏派出了高欢、慕容绍宗为将,率军数十万,将羊侃围了十余重,却被他屡次击败反杀。

直至箭矢用尽,羊侃趁夜突围,血战一日一夜后终于离开了北魏边境,准备渡江。

他的两个手下败将,后来一个成了北齐的高祖神武帝,御极河山,光芒万丈,一个进了武庙,旌旗蔽空,扬威万里。

只有他,当时分明是最惊艳的一个,来到南方后却一直名剑蒙尘,以最凄凉的结局落幕。

若早知如此,悔否?

……

羊侃是一个生性温柔宽厚的人,总会对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

渡江南下的前夜,他的部众多是北方人,故土难离,迎着夜风唱起了凄凉的悲歌。

他深深懂得,独自一人飘零在异国,茕茕孑立,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故而不愿让这些人再经受一次。

于是,拜谢戍卒,凡有流连故土、不愿离去者,都放他们归乡。

抵达的那一日,建康城为了迎接他,万人空巷,士女百姓都在奔走相告,欢呼道:“我们有羊将军了!”

他在校场中骑马如风,练习马槊,往往观者如睹。甚至争相爬到树上,将树枝折断。

后来,大家都将这种马槊叫做“折树槊”。

梁武帝对他很是优待,早就建好了奢华的府邸,赏赐也冠绝当时,更是千里迢迢从西域找来骏马「紫骝」相赠,道是「名马配名将」。

羊侃秉性刚直,不容于世,与当时的宰相何敬容、宠臣朱异都不合。

梁武帝对他极力回护,丝毫不在意这些谗言中伤,故而,他一生始终青云顺遂,官居高位,从未经历过宦海风波的席卷摧折。

可是,这并非羊侃真正想要的。

梁武帝对他再好,也只是像对待吉祥物一样捧着他,从不让他掌兵,也不给他兵权。

宁可任用才能低劣的亲侄子萧渊明、亲弟弟萧宏为主帅,输得一败涂地,也不愿派羊侃率军北伐。

羊侃一次又一次地给朝廷上书,提出军事策略。

他说「时机已至,当击徐州」,说「侯景必叛,不可不防」,又说「采石乃重镇,切不可失」。

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无比正确,但梁武帝永远只是一笑置之,并不采纳,然后带他去夜宴。

梁宫热热闹闹,永远有参加不完的宴会,唱不完的笙歌。

这是江南最好的时代,是三百年来文化最璀璨的时刻。

梁武帝是爱书之人,聚天下之藏书数十万卷,故而整个梁朝上行下效,文学之风盛行。

这个时代集中诞生了整个中古年间最出色的诗人与文豪,几乎人人都会吟诗,更有数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