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虽然是打趣,但邓知同知道,这可是极高的褒奖,他自然喜不自胜。
但接下来,皇帝却转了话题:“只是有些事情,切不可操之过急。”
“微臣愚钝,请陛下明示。”邓知同颔首。
“首先,种桑养蚕、增加织机的确可以解决丝绸供给的问题,但盛产丝绸的地方,亦是我朝产粮种地,若是朝廷鼓励他们种桑养蚕,只怕百姓为了利益驱使会放弃已经成熟的种粮技术,转而研究桑树种植。这样的话,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在桑树种植方面也未必能保证产量……到那时,即使得了银子,但粮食怎么办?银子可不能吃啊……”
一番话,让邓知同赧颜:“陛下英明,是微臣急功近利,思虑不周……”
皇帝笑着说:“不是你急功近利,只是被泼天的富贵砸晕了头罢了。莫说是你了,就是朕乍一见这么多的银子也会慌了神。但如何平衡江南的粮食和丝绸产量,还需要仔细拿个章程出来。”
“是。”
“另外,爱卿方才所说降低瓜果、牛羊和马匹引入大周的税银,朕觉得此举不错。需要尽快理出条呈来,去鸿胪寺宣扬一下,
朕听说那旁边的鹿鸣街已经完全被番外的商人占据了,一旦有了条呈,不过半日定会传得人尽皆知。”
“是!臣这就下去办。”邓知同连忙告退。
送走了邓知同,皇帝的脸上还挂着一丝笑意。
一直侍立在侧姚公公,见状恭维道:“奴才虽然听不懂朝中事,可是方才邓尚书说话时,奴才心里可算着数呢,这才两个月就给国库赚了四百多两银子,这样算下去,一年可不得两千五百两白银啊,哦哟哟,真是好大一笔银子!奴才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皇帝笑着乜了他一眼:“你算的倒快!不过户部交给邓知同,朕的确是放心了。”
姚公公见皇帝只字不提宁王的功劳,忙垂下眼帘,侍立一旁。
皇帝看了眼窗外正在西落的日头:“皇后那边如何?戎哥儿和他媳妇出宫了吗?”
姚公公忙道:“侯爷和夫人上午就出宫了,从皇后宫中出来,他们直接去了御行庵的家庙,祭拜完荣阳长公主和先侯爷后,便立即出宫,不曾耽搁。”
“这孩子自小到大都是这样,太重规矩,倒显得与朕不亲近了。”皇帝叹道。
“陛下这么说,
奴才可要为侯爷叫屈呢……”姚公公赔笑道,“侯爷是陛下唯一的外甥,自小得您看重,他若带头遵规守礼,其他的宗室贵胄自然都不敢逾矩,这样倒给陛下和皇后娘娘省了多少麻烦,若不是敬重陛下、亲近陛下,侯爷又何必如此呢?”
皇帝点点头:“朕也知道这孩子的心思,不过是心疼他过于懂事罢了。连你都说他是朕唯一的外甥,便是胡闹些又有何妨,到底是荣阳教的好,只可惜……”
提到早逝的荣阳长公主,姚公公自然更不敢多言。
皇帝独自感慨片刻,又接着问道:“今日宫中可还有其他事?”
“回禀陛下,上午时分四殿下入宫给皇后娘娘请安,还带了个一人高的箱子。”
“哦?”皇帝来了兴致,“今日不是初七吗?又不是给中宫请安的日子,他来做什么?”
姚公公笑道:“奴才方才也打探了一下,听说是四殿下得知皇后娘娘夜间浅眠,所以特地去番外寻了一个名为‘盘山云海’的滴漏进来,说是有助睡眠呢。”
“盘山云海?听着倒有些意思,老四这孩子近来倒也乖觉,不知道这些日子在忙些什么,
去把老四身边伺候的人叫进来问问。”
姚公公眉心微跳,低下头应道:“是。”
半个时辰后,四皇子贴身内侍阿景就跪在了皇帝面前:“奴才阿景叩见皇上。”
“今日四哥儿入宫,是你跟着的?”皇帝漫不经心的问道。
“回陛下的话,正是奴才。”
“那‘盘山云海’是什么?朕听着怪稀奇的。”皇帝漫不经心的问道。
皇帝有问,阿景自然知无不言:
“回皇上的话,是前段时间四殿下上朝时,听到您提了一嘴皇后近来难以入睡,又容易惊厥,连太医都束手无策,于是便记在了心中。趁着我朝边境贸易重开,四殿下亲自命人去番外寻找助眠之物,这‘盘山云海’滴漏据说有奇效,殿下昨日夜间得到,今日一早便带进宫里来进献给皇后娘娘了。”
皇帝闻言点了点头:“老四跟他大哥一样,对皇后极为孝顺。”
见皇帝突然提起安王,不仅是阿景,连随侍一旁的姚公公都不敢吭声。
将四殿下与废太子一同提起……
皇帝的心思,实难琢磨!
皇帝又随口问了几句武天骐的近来饮食起居,阿景一一如实禀报。
“
下个月就是他与林之痕嫡长女的婚礼了,府中可还缺什么?”皇帝问道。
“回陛下的话,婚礼之事内务府和礼部都在照看呢,一切都好。”
“那就好,要是缺什么,尽管让他张口。他是不得已才娶了林皎月,朕知道他有苦衷,自然不会不管他的。”皇帝说话时,一脸的慈爱。
“奴才代殿下叩谢陛下鸿恩。”
阿景叩谢时头也不敢抬,只是在心中腹诽:要说缺什么……自然是缺一个封号啊!三殿下如今是宁王,就连废太子都被封了安王,可四殿下马上就要成亲了,却还只是一个光头王爷。
过去几位皇子都没有封号,自然没得说,可如今……
但这话他自然是不会跟皇帝说的,毕竟,他也只是皇帝派到四殿下身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