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大汉有活爹> 第173章 (大章)蒸汽轮船试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章 (大章)蒸汽轮船试航(2 / 5)

它像是楼船,又像是战船,又有帆。

主要是,刘彻早就在布局收回南越国了。

所以,刘彻早就命人收集全国各地沿海沿水地区的船只技术,糅合在了一起。

这种船的楼船模式,有整整三层楼高!从底到顶有小二十米高。

因为长也是二十米,所以宽度也做的很宽。

不过这船的缺陷是底部技术不好,虽然类似于气密舱结构,但没有主心骨,只能牺牲舱体持水量,让船变扁来获得稳定性。

于是,整个船体载重只有十来吨。

而有了船帆后,技术进一步进步,直接取消了楼船的阁楼,而是修改了船舱。

没有了气密舱结构,而是加深了船体。

这可不是开倒车,也不是技术退后。

而是因为现如今来说,船只材料限制摆在这儿,气密舱结构反而拖后腿,而船吃水变深后,迅速成为了八十吨,甚至极限可以到百吨!

这可是在吃水上六七倍的暴涨啊!

而此时,这个载重八十吨的船,没有扬帆,没有纤夫拉拽,没有船桨划船,就在滚滚波涛的黄河上逆水而行。

儿宽作为沿海地带的人,立刻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航运模式,又改变了!

儿宽知道,整个黄河大部分河段根本没法航运,所以这种恐怖的不需要人力的船,最终还是会用在海洋上。

那……自己的家乡?!

儿宽的家乡,在济水和淄水交界处!

霍海推了推,儿宽回过神来。

霍海:「新船体怎麽样了?」

霍海说的是钢铁船体。

霍海看到木质的帆船改装蒸汽机船能够航行后,就知道这套动力系统起码大差不差没问题了。

只要能做出钢铁船体,那前往海洋的时机就近了,最多不过两年。

儿宽这才想起,此时跑的那艘帆船虽然巨大,但是比起自己正在实验的船,还是算小的。

自己那研究的船,可以拉除了煤炭和蒸汽机之外的纯货物,超过四百吨!

那才是真正的巨无霸!

一旦航行,一艘船,可以拉现在一千多匹马车才能拉的货物!

而且速度远比马车牛车人力车都快得多!

儿宽想到这里,忍不住颤抖:「师祖……已经攻克关键难关了。」

其实,汽轮的难度,也远没有那麽复杂。

一开始,霍海想的是,要从木材料进化为全铁材料的轮船。

但是后面跟唐四儿他们提起有关蒸汽船的设想后,反而给铁匠唐四儿干蒙了。

唐四儿:「咱们为什麽要做一艘铁船?」

霍海理所当然:「因为木船做大了之后需要的技术就非常难了,我们短时间很难从工艺上做出巨大的进步,所以只能在材料上进步。」

霍海当然要这麽想,试想一下,宋代的艨艟巨舰,明代的郑和宝船,那是普通人能制造出来的吗?

这里面的木工技术,恐怕两百年都研究不完,积累不完。

如果走全铁舰路线,两百年后航母都有了。

但是!

但是,霍海是想错了。

就拿艨艟巨舰来说,艨艟又叫蒙冲,其实就是猛冲的意思,就是此时此刻汉代的小船,斗船的意思。

名字就能说明其特点,就是船小,掉头快,厮杀方便,打起来了就一大票猛冲。

后来的艨艟巨舰叫这个名字,纯属文人外行瞎搞。

而铁甲舰也一样。

霍海真以为蒸汽轮船和铁甲舰三个字是绑定在一起的。

实际上,压根就不是。

所谓船坚炮利,所谓铁舰,其实应该叫做铁骨舰!

是用钢铁作为船的骨架,然后用木板船的技术做出船舱然后使用的。

之所以有铁甲舰,是因为大炮轰木船太痛,用铁皮做防御呢!

而纯铁甲蒸汽轮船,已经是非常靠后的事情了。

唐四儿这个铁匠也是问出了他的疑问:「如果木头做船,硬度不够,需要更硬的材料,那咱们把船的骨架做成钢的不就行了?」

这个问题也给霍海问着了。

随后霍海开始冥思苦想,终于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另一个短视频说过一件事情。

就是以前欧洲打仗的时候,用橡木做舰船,甚至做航母,因为时局不稳定,就种植了大量的橡木,结果后面没用上橡木,用的是铁,就导致那片巨大的橡木在后世成了一种景观了。

如果掉过头反过来想,岂不是就是说那个时代的舰船依旧在大量使用木板?

是,蒸汽机燃烧室那一块肯定很容易燃烧,那那一块包铁皮,甚至用纯铁架构就行。

其他部分,完全可以用木头的。

这样一来,船体大大的降低了重量,而且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别的东西汉代没有,木头,那南方多的是!

随后霍海开始冥思苦想轮船相关的东西,总算是想起来不少。

比如轮船为什麽叫轮船,轮船一开始可不是螺旋桨,而是明轮,因为船一边有一个轮子,就跟火车轮子一样,只是做成了可以推水的形状,所以叫做轮船。

想明白这个后,研究员们需要研究的项目又少一个。

这几乎已经没什麽难度可言了。

唯二的难度是,其一,怎麽来连接巨大的钢骨材料提高连接处的强度。

其二,如何从明轮进化为螺旋桨推进。

螺旋桨是怎麽不漏水的视频,霍海看过!

但……忘了。

这个事儿,就需要唐四儿丶黄角丶儿宽他们去动脑子了。

反正两个难点技术霍海都给搞定了,他们要是搞不定接下来的技术,那要他们有什麽用?

那就说明人才不够,那就应该继续推广科学,选拔更多的人才。

听儿宽说攻克关键技术了,霍海就忍不住询问:「用的什麽方法?」

儿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