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们使用的方法是,长螺母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师祖您提出的螺丝螺母的形态,把钢料钢骨做的很长,做成圆的做成螺纹,而其中一头做一个螺母形状的内凹,连接的时候,把另一根钢骨,拧进去。」
霍海探头。
霍海对材料学不懂,但是霍海知道两件事情。
第一,螺纹钢非常坚韧,耐磨耐弯折耐腐蚀什麽都耐。
第二,螺纹钢唯独就是不耐拧。
原因是以前看几个健身博主,流行玩儿臂力棒,就有粉丝恶搞,邮寄螺纹钢给他们,让他们掰弯螺纹钢。
所以他们拍视频就做接头挑战,因为明知道不可能掰弯螺纹钢,就设置高奖励,谁掰弯螺纹钢奖励钱。
结果……其中一个工地老哥,上来就是啪嗒一下,螺纹钢倒是没弯,断成两节。
甚至有一次尝试时,断成了三节。
总之就是,钢材这玩意儿,你千万别做成长条形去拧它。
否则,就算是越野车前轴,手臂那麽粗的钢,也会在车轮突然悬空又落地的巨大拧力下,拧断。
所以,儿宽他们上来就找了个最错误答案来尝试?
这也算是倒霉透顶了。
果然好事多磨。
看霍海的表情,儿宽就知道祖师肯定懂这个,尬笑:「我们给您丢人现眼了……」
「不过在发现长条钢材容易拧断后,我们果断转换了思路,才用了螺栓连接。」
「同时我们把两段钢材头上做一个弯曲,螺栓连接的同时,用烧热的钢水进行焊接。」
焊接这技术,商代就有了,三星堆就有焊接的。
不过焊接和电焊还不太一样,用热钢水焊接反而是通用公司带去的技术。
霍海的暖气管道团队当初就是用这个方法焊接钢管的,技术门儿清。
儿宽从长安调了两个技术人员过来。
那边的焊接工艺已经非常强大了,铜材料价格太贵,他们平时也在研究钢铁材料等新材料,所以早就有这个技术了,在来到怀朔后直接就完成了焊接。
说白了,儿宽他们是在想办法想什麽技术能解决问题,至于具体的技术,先在技术院那边寻找,如果找不到,再研究。
但是目前为止,大部分技术都找得到。
儿宽兴奋:「我们还研究出了一种铆接方法!」
霍海:「是不是把铆钉烧热了,穿过孔,然后把另外一头也敲成帽子,就把两片铁皮铆上了?」
儿宽:「……」
「师祖你知道不跟我们说?我们研究了好久的!」
废话,这也不是什麽好难的技术,事实上商代青铜器就有铆接工艺,只是时间久了被新的工艺代替了。
霍海:「也就是说,钢骨已经没问题了?」
儿宽:「八十米以内,不会出问题,八十米以上,我们在想新方案。」
现在制作二十米长的木帆船没有问题,制作六十米以上的钢骨没问题,两者合在一起,也就是六十米以上的钢骨轮船的平台没问题。
本来蒸汽机大型化就比小型化容易,那也就是说……
只要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解决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的小摩擦,就成功了?
霍海深吸一口气。
无论如何,自己也要等到现场看到成功了,才能走。
否则万一刚走了,出个什么小问题,研究人员解决不了,到时候一攻关就三年。结果霍海知道怎麽弄。
那不傻了吗。
霍海看向儿宽,拍了拍儿宽的肩膀:「八十米以内就够用了,八十米以上,就不是木钢混合结构的天下了。」
「木头再怎麽坚硬,超过八十米还是会变形,会带的钢骨变形。」
「如果钢骨框作成可以铆接铁皮的框架,钢骨的框架结构,结合铁皮更强的拉力,自然可以制作八十米以上的大船。」
听到这个,儿宽猛然间醒悟。
对啊,既然材料不行,那就换材料啊。
两个构成结构的材料,一个不换,换掉另一个,至少总体强度要上升一大截。
如果到时候材料又不行了,继续换材料就行。
儿宽现在领悟的就是科技进步中的一种大方向流派……大力飞砖。
精密技术,那是另一个流派。
此时黄河上的轮船居然都已经离开视线了。
这速度。
霍海感觉,这速度应该和工业革命期间初代横渡轮船差不多。
要知道在那之前,轮船是贴着大陆边缘溜边走的,很慢。
而有了强船体和强动力之后,直接横渡!
霍海没记错的话,横渡大西洋应该是让两个月航程直接变成了两周。
而这个技术状态下,从北美到太平洋西岸,应该是一个月。
霍海一咬牙。
磨刀不误砍柴工。
如果现在搞个初代轮船就去寻找美洲大陆,搞不好往返需要三五年。
因为速度慢,又摸不准方向,如果偏离巷道,很容易全军覆没。
可如果直接搞出二代轮船,可能三五年时间直接缩短为一年!
这可不只是提高了一点点速度,就提升了几个月寻找时间那麽简单。
整个技术的进步,让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都提高了,整个过程就好像所有事情概率都是零点一,五个零点一乘起来就是十万分之一,而如果所有事情概率都是零点九,那总成功率就是百分之六十!
霍海看了看儿宽:「你们还有三个技术需要攻克!」
「首先,大海上的波涛远比黄河厉害,你们需要研究一种技术,让船体在面对波涛时,能降低摇摆的幅度!避免全船员晕船。」
「其次,你们还需要研究出适合大型轮船使用的一整套指挥系统,轮船行动功能和轮船上使用功能生活功能全都要一体化。」
「第三,你们要尝试设计轮船专用的蒸汽机结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