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常浩南也没给他太多纠结的时间,便从旁边的桌上随手抄起一支笔,指向图上的一个位置:
“为了保证控制效果明显可见,你用三维多孔聚乙烯醇作为粘合剂,提高了整个体系的电阻,使其只有同时满足高电压与高压强两个条件时才能实现高速燃烧,又通过金属钨进行调节,应该说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这才刚听完主题部分的第一句话,林成刚就已经呆立当场——
对方讲出的这些内容,几乎和自己在开发时的心路历程完全一致。
而他此前却并未跟任何人透露过。
“但这个体系不仅对电压敏感,也对热敏感,持续暴露于高温火焰中会因过热而发生熔融软化和化学分解,所以在你的测试中,冷却状态下一次点火的成功率是100%,而二次点火就容易发生失败,这也是为什么你能在收集到的残骸中观察到的药柱开裂现象。”
林成刚深吸一口气,露出恍然大悟状:
“难怪……”
稍等了几分钟之后,常浩南又打开了另外一份计算文件,继续介绍道:
“另一方面,钨的燃烧特性和电学特性确实都很好,但密度却达到19.35……根据我的计算结果,在推进剂组分混合搅拌或药浆静置固化成型过程中,大概会有70%的钨粉沉淀在药浆混合液底部25%的区域内,这个很容易导致药柱结构内部缺陷。”
如果说前半段内容还让三人听得云里雾里,那这后半段就相对比较易懂了。
沈芳忠面色旋即严肃起来:
“这是不是意味着,药柱的体积越大,留下的隐患就会越大?”
红旗9防空弹的体积是陆军所用短程弹的几倍不止,如果真如常浩南所说,那应用前景可就不太乐观了。
“这是必然。”
后者点头:
“实际即便不考虑钨粉的问题,ctk-2也只能在极小电极间距下通过交流电点火燃烧,对于大型药柱还需要额外涂覆导电层,更进一步降低了体系稳定性……”
这个结论,让带着巨大期待的沈芳忠难免感到有些失望。
他刚想再说点什么,常浩南却又话锋一转,抢先开口:
“其实林研究员的思路,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
“ctk-2的基底体系问题不大,尤其硝酸羟胺这个氧化剂的选择非常到位,只需要把粘合剂换成聚合度较高的聚乙二醇,再以硼酸作为交联剂,就能在降低点火功率的同时,明显提高力学强度,缓解熔融软化问题。”
沈芳忠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这大落大起的剧情,实在让他一个老头子吃不太消。
而林成刚则愣愣地看着眼前屏幕上的结果,突然有点怀疑世界:
“那钨粉……”
“这就是我要说的另一件事情了,也是你这个体系中最有趣的部分。”
常浩南饶有兴致地回答道:
“只需要调整金属添加剂的类型和工艺,就能从ctk-2的统一基底出发,延伸出至少三种性能各异,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配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