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130章 挥师东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 挥师东进(2 / 3)

让留营的直白把他们的名字记下,连同他们的家眷一起登籍造册。

如果他们继续当兵,那自然在山丹当兵,如果不愿意,则是把甲胄上交就足够,衙门会分给他们田地和屋舍。

不到一个时辰,尚铎罗和悉颉就做完了一切,而营盘内所发生的事情和新造的户籍册也被直白汇报给了刘继隆。

“九百二十四人,他们的家人怎么办?”

山丹衙门内,烛火飘零,马成翻阅文册后递给耿明,同时抬头看向刘继隆。

面对这个问题,刘继隆沉吟片刻后才道:“选出中男作为民夫随军,其余家眷留在山丹。”

“另外让悉颉带着一百二十四人留下,等待我们拿下嘉麟、姑臧、昌松后,护送其余家眷前往昌松。”

“至于尚铎罗,让他带着八百精骑跟随我们东征。”

话音落下,刘继隆扫视正堂内的所有人,目光停在崔恕身上:“你暂时留在山丹,等我拿下昌松再视情况而定。”

“是!”崔恕作揖应下。

对此,刘继隆并不担心没有懂文识字的直白可用,毕竟扫盲班弄了一年半,最早的那批兵卒已经可以书写书信,只是说话比较直白罢了。

对于刘继隆而言,只要他们能登籍造册就足够,等自己安定下来,再开展扫盲也不迟。

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情十分重要,所以刘继隆对崔恕交代道:

“山丹最开始那批工匠得带走,不管是哪个方面的,都让悉颉护送他们和家眷们一起去昌松。”

“是!”崔恕明白这些工匠的重要性,连忙应下。

虽说没有他们,刘继隆也能根据所收复城池的工匠来重新培训。

但如果有了他们,就不用刘继隆亲力亲为,而是由他们传播知识就行。

这批工匠数量不算多,各行各业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二十余人,算上家属也不过七八百人罢了。

带走他们并不会影响山丹现有的冶金、手工业体系,所以刘继隆也不担心张淮深会阻拦,而且这也是张议潮承诺过自己可以带走的人之一。

这般想着,刘继隆扫视众人道:“都回去休息吧,明日辰时东门集合!”

“我等告退!!”

众人作揖行礼,先后退出了衙门正堂,而刘继隆也返回内堂简单休息了一夜。

这一夜并不太平,城内每户百姓都在为自家即将上战场的男人而担忧。

哪怕他们的差事只是做民夫,可家中的亲人仍旧担心着他们。除此之外,百姓们便没有任何担心的事情了。

对于百姓们来说,他们只知道自家男人即将上战场当兵卒或做民夫,他们并不清楚战后的山丹将会失去一批对他们极为重要的人。

翌日清晨,天色还未亮,城内便已经灯火通明,许多人纷纷往东门赶去。

刘继隆赶在辰时前抵达东门,而此时的东门外,开拔的队伍已经延绵官道数里。

近八千人的队伍准备就绪,而策马走出山丹城门的刘继隆却调转马头,愣愣的看着山丹城门。

“刺史,您怎么了?”

随军的曹茂询问刘继隆,刘继隆轻摇了头道:“没什么……”

话虽如此,但他心里却十分压抑、沉重。

山丹,这座陪伴他两年的城池,保留了他太多的经历。

当初这里不过两千余口人,而今却接近两万口。

城外的耕地,当初不过两三万亩,如今却已经突破了十万亩。

这些种种,都是自己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做出的成绩。

如今自己要走了,这辈子很难说会再回来,而山丹的百姓也将成为他的记忆。

不知自己走后,崔恕和后来的官员是否能如自己这般对待山丹百姓。

若是日后日子难过,不知百姓又是否会想起自己……

种种思绪缠绕心头,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打马而去。

“刺史……”

“刺史!”

“刺史……”

“衣服穿厚些,进了山里冷!”

路过队伍,兵卒纷纷起身与刘继隆打招呼,刘继隆勉强挤出笑容面对他们,宽慰几句。

他的几句话,立马让兵卒们脸上笑容洋溢。

不多时,随着他来到中军,李仪中、张昶等人纷纷起身作揖。

“刺史,可以开拔了!”

李仪中这个从不上前线的人,此次却要跟着东进,这着实让人惊讶。

不过在刘继隆看来,李仪中东进的意图不是谋求凉州官职,就是想着占据其它州县。

毕竟李渭想要出走沙州李氏的心思路人皆知,除了这两个办法帮李渭在外站稳脚跟,刘继隆想不出别的原因。

只是以现在的凉州和陇西情况,刘继隆只觉得李渭和李仪中此举有些白费苦工。

等到自己带军进入陇西,长安那边恐怕就会知道河西收复凉州了。

得知这条消息,李忱虽说比他儿子度量大些,但也忍受不了陇山以西出现一个藩镇威胁关中。

哪怕李忱不会像他儿子那般把归义军搞得分崩离析,可凉州的局势必然会因为他的插手而混乱。

好在自己已经将番和的番人迁走了,凉州再怎么乱,起码番和是乱不起来的。

只要番和还在张淮深手上,日后他想再度收复凉州就容易许多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收敛了心神,对众人吩咐道:“传令大军,开拔!”

随着他一声令下,近八千余人马的队伍开始向焉支山开拔而去。

趁着行军,尚铎罗也策马来到刘继隆左右,将尚婢婢在鄯州、廓州所做的那些事情,更为详细的告诉了刘继隆。

得知尚婢婢竟然把鄯州留给拓跋怀光,而自己带兵驻守廓州,并将龙支交给尚摩鄢驻守,刘继隆立马明白了他的用意。

“他毕竟抛弃过鄯州,而鄯州内的百姓也多以拓跋怀光为主,因此他强行留在鄯州,只会引起内部动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