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文豪1978> 第519章 报业女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9章 报业女王(3 / 4)

声明,明报不会卖给外国人,这样的决定直接将诸多外国买家排除在外。

而在香江的诸多买家中,几个报业巨头本身都有当家媒体,明报集团的业务并入后,必然会惨遭肢解,这也是金庸和沈宝新都不愿意看到的。

数来数去,明报集团看起来买家众多,实则可选择的馀地非常小。

反观陶玉书,她手中握有媒体资源,但这些媒体资源又没有到能鲸吞明报集团的地步。

按她的提议,双方选择合作,明报集团的实力将进一步膨胀,到时再启动上市,明报集团极有可能一举稳定香江传媒霸主的位置。

金庸和沈宝新名丶利双收,他们为之付出了半辈子心血的事业也将迎来巅峰时刻。

想像着这样的画面,沈宝新也不由得心向往之。

沉吟半天,他看向金庸,脸色严肃而认真。

「良镛,三十多年来,你关于《明报》的任何大小决定,我从来没有反对过一件。

这最后一个决定,不管你如何选择,我也全力支持你。

听着沈宝新真切的话语,金庸望向他。

两位相交半个世纪的好友对视一眼,让金庸做出了决定。

6月25日,《明报》《天天日报》率先报导:

明成控股技术性收购明报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见报后,报界反应迅速,但第一时间还是有些懵,明成控股是何许人也?

对于有心人士来说,明成传媒的信息当然不是秘密,并且很快就有财经媒体对明成传媒进行了深挖,让这家崭新成立不到半个月的公司走入了大众视野。

明成控股由林氏影业与金庸共同成立,林氏占70%股权,金庸占30%。

金庸本身是明报的大股东,以明成控股股东的身份收购明报对他来说是左手倒右手。

而林氏影业为了这次收购付出的则是3亿现金以及价值1.2亿的玉郎机构股票。

这个数字较最早的版本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也是陶玉书在谈判中的让步。

收购完成,金庸仍持有明报集团5%的股权,而算上他在明成控股的占股,经过股份穿透后,他对明报集团的持股比例仍有27.5%。

而林氏影业通过明成控股掌握了明报集团52.5%的股权,另外20%仍在沈宝新手中。

随着各家财经媒体对收购案的报导,其中细节被不断披露。

林氏影业付出4.2亿现金加股票,在一众强敌环伺中完成了对明报集团的控制,此役堪称经典,被香江诸多商界大亨所称道。

正在香江报业丶商界为这次收购案拍手惊叹之际,玉郎机构突然对外发布公告,称将转让旗下《天天日报》的70%股权丶《清新周刊》和《青春》杂志的全部股权。

消息一经传出,香江商场震动。

联想到之前陶玉书在接受《新宝》专访时那看似愚蠢的表现,所有人这才明白陶玉书下的是怎样一盘大棋。

许多人甚至不需要看公告,也知道玉郎机构媒体业务的转让对象是谁。

明成控股!

根据玉郎机构的公告,本次业务转让将以换股的方式进行。

经过香江证监处评估和审批通过,转让旗下媒体业务后,玉郎机构合法持有明成控股22%的股权。

明成控股的股东结构变为:林氏影业持股54.6%,金庸持股23.4%,玉郎机构持股22%。

明面上明成控股变成了三个股东,实际还是两个,毕竟玉郎机构也是由陶玉书夫妻控制的。

由此他们夫妻俩控制的明成传媒股份也达到了76.6%,付出了玉郎机构全部媒体业务,夫妻二人的控股比例看似只提高了6.6%个百分点,实际上的好处却远不止如此。

好处之一是未来明成传媒控制下的媒体业务必定会合并上市,到时即便要稀释股份,陶玉书夫妻二人依旧可以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好处之二,是明成传媒控制下的媒体业务前景更加光明。

明报集团本身就是香江第一流的传媒集团,现在有了《天天日报》这个香江第二大日报丶《清新周刊》《青春》这两家中等体量杂志的加入,估值大增。

未来公司上市,股价和市值想像空间巨大这也是这一番操作背后,对于林朝阳夫妻俩二人和金庸来说的最大好处。

由陶玉书所主导的这场资本盛宴轰轰烈烈的持续了一个多月,几乎将香江各大媒体的头条上了个遍。

以至于到8月之后,陶玉书对外宣布将推动明成控股旗下的媒体业务合并上市时,香江新闻界的媒体已经没有什麽惊喜了。

这花活你就玩吧,谁能玩得过你啊!

新的明报集团的合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而且上市还有一系列的程序要走,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见效的。

这一波新闻过后,有关于香江财经媒体版面上陶玉书丶林氏丶玉郎机构丶明报的内容总算是少了。

大家现在唯一的是,新的明报集团上市后,市场会给予怎样的期待。

目前在恒生指数的传播业版块中,邵老板家族掌握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市值是最高的,高达百亿,明报集团上市肯定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大家把目标放低到传统的纸媒集团当中,数马氏家族掌握的东方报业市值最高,现在市值接近45亿港元。

新的明报集团如果上市,即便超越不了东方报业,但也应该至少可以一较高下。

经过这场大规模的资源整合后,这样的观点几乎成了香江报业和商界的共识。

经此一事后,香江商界许多人再提到陶玉书,态度也发生了悄然变化。

前年年末林氏影业收购玉郎机构,还可以说是捡了股灾的桃子,趁人之危。

今年这场纵横阖的收购与整合,尽显巾帼枭雄本色,令人印象深刻。

许多人提及陶玉书,言谈之间不知不觉间多了几分敬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