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9章 第8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第8集《佛法修学概要》(5 / 6)

要很多很多,而且效果非常差。套一句《法华经》的说法,你坐了一个不好的车乘,你没有坐上大白牛车。就是你修了几十年还是这副德性,因为你没有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

那怎么办呢?我们看最后一个:“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如此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这个圆满发心不错,能够法法销归心性。先找到生命的本来面目,“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叫称性起修。站在真如本性的角度发动菩提心,发动六波罗蜜,所谓的众生只是心中的影像,所谓的佛道也是心中的影像,是借假修真,假借这个影像来修真。

所以,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不是在受用人生。如果你没有安住空性,逆境对你是伤害;你安住空性,《楞严经》说,叫“顺逆皆方便”,酸甜苦辣对你都是帮助。你把人生当真实有来受用,进步就很慢;你把人生当做一种借假修真的历练,那又完全不一样。借你的顺境来启发我的信仰,借你的逆境我自己感到惭愧,因为我今天会遇到这个逆境,有这个罪业,我要自我反省。所以顺境逆境对我们来说,通通是增上的力量。人生的酸甜苦辣,全部是增上的力量。但是你的心理素质要够,就是要安住。所以安住真如的结果呢?就是不见一法,离心别有,完全消归心性。人生只是自我要求,外境只是给我一个历练的对象。所以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最后证虚空之果,“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如果我们很认真地学《楞严经》、《法华经》,会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真理,就是我们内心世界有一个轨则:你放下的越多,结果得到越多。这种思考模式,跟我们一般思考模式刚好相反。我们认为要去取,要去追求,一般人认为你追得越多,你的心贪得越多,得到越多。这种思考模式跟经典刚好相反。佛陀说:你把所有都放下,结果你成佛;你本来就没有,结果你万德庄严。你追求世间的快乐,结果你障碍重重;你放下世间的快乐,你照样有快乐,但是你那个快乐叫作功德庄严,一种自在的快乐,你一点都不会损失的。所以我们最好早一点告诉自己真实的道理,就是你要训练一个佛的知见,这很重要!要训练一个好的思考模式,你才有办法达到临终正念,这不是强求的。

丁三、结示法要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结示法要。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发心、修行、证果。发心就是成佛的亲因缘,就是种子,就是你对未来的规划如何。我们净土宗两个规划:第一个求生净土;第二个圆成佛道。短期目标求生净土,长期目标圆成佛道。这就种下一个成佛的种子。那么由这个种子,慢慢地经过我们的调伏跟引导,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环境的滋润,最后有一个真实的果实出现。所以我们慢慢会发觉佛法跟外道有所不同。你们看,佛弟子做慈善事业,外道也做慈善事业,为什么结果不同?诸位要知道,因为佛法是先调整内心。佛法所有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做心理建设,然后才有资格去修善法。你内心有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安住空性发菩提心,调伏爱取,导归净土。你的心态是先做好心理建设再去修善,这样修的善叫作波罗蜜,到彼岸。外道或者慈善家没有做心理建设就去修善,这纯粹叫作善法,带业的善法。因为他在修善的时候夹杂着烦恼,所以得果报的时候带业,这两个果报不一样。一个是清净的福报,一个是带有业力的福报。

也就是说,先做好心理准备很重要,理观这一块很重要。你看我们前面的理观讲得很慢,因为这个心理建设太重要了!不能有任何差错!到了事修,你懈怠一点,走得慢一点乱不了,至少你这个跑道是对了,修行上路了。你上了高速公路,三不五时跑去休息站休息一下,喝杯咖啡也没关系,因为起码你已经上路了,我们放心了嘛。修行最怕你没有上路,还在原地打转,就很糟糕了!你抓不到路头,认不清路头,这样弄到最后,学佛跟学外道没什么差别。

佛法是先有觉悟才有行动的。佛法是先有心理建设,才叫作称性起修,才有后面的行动。是先有道前基础,然后再往后盖房子的。所以修的善法,才有资格叫波罗蜜。凭什么我们佛弟子修的布施叫作波罗蜜,外道叫作善业?凭什么?因为我们内心有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我们有佛陀清净的传承教授,怎么样去操作内心的世界,我们有正确的方法,外道缺乏这一块。当然我们也随喜他的善法。

这个地方,整个发心篇即将结束,我们下一堂课会做一个总结,把发心的功德再带一下。

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

【师父答疑】

【学员提问】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作沙门,但弟子缘分不好,身不能出家,有大德说,品位决定于心量的大小,心出家,大心凡夫也可以上品上生往生吗?

【师父开示】佛法是论心不论境,原则上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原则下呢?我讲讲差别因缘给你参考。佛陀说:你出家,因为你没有家庭的牵挂,所以容易做大功德。因为你能够把生命献身三宝,可以到处弘化,可以做很大的功德。但在家居士因为有家庭的束缚,所以在因缘上,相对要成就大功德就困难。因为上品上生除了你的善根以外,还要福慧双修,智慧高,修的福报也大。当然有例外,有些人结婚跟没有结婚差不多,他的心跟出家众的心一样,完全献身三宝,这个例外。

但是正常人多少会受环境影响。你出家,就有出家的加持;你在家,多少会受家庭的牵累,这个一般人都会这样。也有一些在家不受影响的,那个就例外。其实原则上是以心态为主,理论上是这样子。但事实上有些因缘,对我们的确会有影响。因为我们很难完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