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13章 第12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第12集《佛法修学概要》(3 / 6)

禅的悟,是非常不容易,很容易错认消息,因为它不透过语言文字,讲得太简略,表达方式太过简单。这个传承当中的标准又很高,它必须是一个开悟的祖师住世。

你看我们这个教法的传承,就算没有开悟,但是我们如实地宣说,众生还是得到利益,只要按章法的说法就可以了,因为道都在文字里面,你自己去消化。

讲到这个八宗里面,最不重视教理的两宗:第一个禅宗;第二个净土宗。“有自负念佛者,辄云:止贵直下有人,何必经典?”就是说我心中有佛就好了,为什么要教典引导呢?

一个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个就是好好念佛就好。这两种人假设都已经功夫上路了,有真实的心得,也正确地走在道路上,那么讲这句话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还没有上路,妄想还是粗重,你有资格说“不立文字,见性则休”吗?你能说“止贵直下有人,何必经典”吗?最后就是不通教理,而袒护你心中的懈怠!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也看到很多特殊的个案,是没有研究教理的。比方说六祖大师是卖柴火的,他为一位大富长者送柴火,这位有大福报的大富长者在诵《金刚经》,正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师听到这几个字就开悟了,但是这是特殊的个案。你看净土宗最喜欢引用的个案就是《观经》下品下生。你看他五逆十恶,没研究教理,也不懂净土法门,临终时有人为他开示,他就往生了。

关键是,我们不是六祖大师,不能用特殊的个案来高估自己。永嘉大师证道以后,在《证道歌》里讲了一句很恳切的话:我也曾经累劫修。他说,你看到我今生的开悟是顿悟,但是你看到我前生的过程没有?你没有看到!你看到六祖大师的开悟,看他听一句话就开悟,你看到他的过程没有?你没有!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你看到五逆十恶的人造业,临终时念佛往生,你看到他的前生没有?你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片段的信息,事出必有因,我们并没有看到他前生的修学。

就像蕅益大师说的,这种人临终能够在极度的地狱火现前时产生这么大的转变,是多生多劫的大乘善根,他今生只是一时糊涂而已。我们不见得有这种功力,在临终时产生这么大的扭转,在颠倒妄想当中就几句的开示,内心就产生这么大的转变,不容易喔!你看你发脾气时,人家讲几句话,你能够把那个瞋心的火转成金莲华吗?你不见得转得过来。

所以,我们应该假设自己是正常人,假设自己是业障凡夫,然后一步一步地走,这样最安全。你不要假设自己是六祖大师,就像祖师说的,他有师子奋迅三昧,善根强,他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学佛通通是个案,不要抓住一个特殊的个案,对事相的东西不能当常法。道理是放诸四海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但是某一种特殊的个案,不能当常法,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前生,只看到他最后一个结果而已。他以前怎么样,你怎么知道呢?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前面是什么状况,最好还是老实一点,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把该学的学完,消化以后,再判断哪些是你今生要做的,哪些是未来的布局。你要全盘地学习,因为你生长在末法时代,没有一个善知识来看你过去的善根,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地学习,学完以后你再过滤作取舍,选择一个自己要走的菩提道,就是这样子。

戊二、别示

我们再往下看,看莲池大师的一个说法。

他说“予”——就是莲池大师自称,他说:我一生崇尚念佛(他是净土宗的祖师),但是我同时也恳切地劝修行者要看教理,因为你念佛,那颗能念的心要调伏、要安住、要引导,这都必须要有佛陀的道法作引导的。

为什么呢?因为“念佛之说,何自来乎?”我们念佛,念佛的传承是怎么来的呢?是佛陀的“金口宣说”,然后经过历代祖师的记载,今日的末法众生才知道,十万亿佛土外有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净土宗其实不是不重视教理,净土宗的教理其中有几块是很重要的:你对极乐世界的了解,你对娑婆世界的了解,你对妄想的了解,这三块很重要。

但是,你不能漫无目标地研究教理,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你必须要有目标地研究教理。当你有目标时——往生净土,你以这个目标去选择你要的教理。我不同意一个人没有目标就研究教理,那就变成学者了。你的生命那么短暂,佛陀讲那么多法,你能研究得完?不可能!这部分交给学者去研究。身为一个宗教师,我们先设定目标,然后从目标去找我们要的教理,这个很重要!没有一个法门是不要教理的!只是说每一个人需要的教理不一样,是这样子的。

参禅的人借口教外别传,他说:我这个道法在语言文字以外。但事实上离教而参是邪因缘,离教而悟是邪解也。你的过程可能没有经过文字的引导,可能来自于祖师的善巧,但是最后的结果,你要用修多罗来印证。

我们再往下看。“饶汝参而得悟,必须以教印证,不与教合,悉邪也。”

禅宗的修行者,在过程是以心印心,但最后还是要以教印心。你看洞山良价禅师,曹洞宗的祖师,他主持一个结夏安居的参禅。结夏安居三个月以后,大家要离开时请祖师开示,他讲一句话:东去西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当然祖师讲东西都是有它的譬喻的。在禅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东方是邪恶的,西方是清净的净土。他说:你的心一下子起善念,一下子起恶念,这个都不是最好的念头。最好的念头是“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无念是最好的念头。

我们综观所有的经典,没有这句话,佛陀没有说“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对不对?没有这个话。但是它的义理跟修多罗是合的,它掌握的思想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