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42章 《佛法修学概要》期中座谈(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佛法修学概要》期中座谈(五)(8 / 12)

,去思考法义那最好。如果你要让药效来得快一点的话,你最好在静中思考。

好,还有没有问题?我们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这个也是有关修止观对治妄想的。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我所有念佛的功德?又者,观身不净它是一种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师父答疑】我们讲过净土宗它是大乘法门,一定有所调伏,有所引导。调伏的是对娑婆世界的爱取,引导的是对极乐世界的欣求。当然你在忆佛念佛的时候,你心中现的相是佛的功德相,希求的;那你修不净观的时候,你现出的是众生那种烦恼杂染相。那你的意思是说打断了你的念佛的功德,其实这个就看你的心态。当你现出了杂染相的时候,你的心如果是诃责的,是厌恶的,那怎么会打断了你念佛的功德?

如果现出的是极乐世界的相状,我们的心态是欣求的心态;如果现出的是娑婆世界的杂染相状,应该是以诃责厌离的心态,这两个没有冲突。一个厌离娑婆;一个欣求极乐,这两个是一条在线的。

不过我的建议是这样,一般来说操作次第很重要。你最好先观厌离娑婆。你如果不厌离娑婆,直接看极乐世界的功德,你不会很欣求,不会珍惜。一个人经常吃好东西,吃久了他就不会珍惜了。所以次第很重要。你最好先观娑婆世界的苦恼相,然后告诉你自己:我没办法处理。你再观极乐世界的功德,你会有强烈地皈依、强烈地危机感。所以我们一般来说,是先观娑婆世界的苦恼相,再观极乐世界的功德相,这个次第会比较好,先厌离再欣求,这是一个操作的次第。你反过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个假观的操作,有没有问题?就是先求调伏,再求引导。当然我们念佛人先安住,安住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因缘。面对两个因缘:一个杂染的因缘;一个清净的因缘。调伏杂染因缘,引导到清净的因缘。两块:一个众生法界的厌离;一个佛法界的欣求。安住空性中,先求调伏,再求引导。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那先调伏再引导,是在一堂功课里面做,还是说一堂功课做完再引导?就是停留在同一个点?

【师父答疑】最好能够接着做,因为你调伏会帮助你引导。如果你分两天,可能你昨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会消失掉,因为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还是生灭心。

所以你的功课当中,比方你去佛堂先拜佛、打坐,先静下来,先把心中的波浪静下来。静下来的时候,就是把你的所缘境于三摩地所行影像现出来,第一个先把娑婆世界的现出来,思惟:我如果不往生,我来生将会怎么样?会遇到很多障碍,有烦恼障碍我,业力障碍我,老病死障碍我,我又要经历一次生死轮回的痛苦。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危机意识了。那怎么办呢?自己也没有办法处理,对不对?这个时候再现出极乐世界的功德,最后会归到佛号。

有一点很重要,你把所有的修观,最后一定要多一道程序,这个是《往生论》天亲菩萨说的:当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以后,最后一定要会归到佛号。因为有佛号,所有的修观到最后都是帮助你修皈依。你如果说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完了就没有了,你没有会归佛号,那你这个没有收尾太可惜了。

【学员】那师父像您说,就是来重复两三次,一堂功课之中,都是停留同一个情况?

【师父】佛法本来就应该重复。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就不怕重复,对不对?造善也要重复,生转熟,让你熟悉,印象深刻,所以要观察、胜解,胜解就是你要很深刻地体验,最后舍离心相,把娑婆世界的杂染相舍掉,再现出清净相出来。清净相你就会很好乐,你要告诉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呢?因为有佛号。你经过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再念佛的时候,你就对佛号会觉得感觉不一样,你不容易把它丢掉。就算丢掉,你会很快把它找回来。

【学员提问】我的意思就是说,观了五分钟之后再念佛,然后再回到观那一部分也是一样?

【师父答疑】如果你念得很好,就不一定要去观了。如果你念得一句佛号信愿具足,坚定、很有力量,就不一定要去观了,这堂功课就一路念到底了;如果你这个佛号,念得懒懒散散的提不起劲,就是你的观太薄弱了,心太沉没。你不知道怕了,那这个时候你就要修观对治了,因为你念的这个佛号已经没有效果了。

所有的修行都不能勉强。你要引导自己,所以如果你自己觉得这佛号念得悠悠泛泛的,没有感觉了,这就是你修观的时候到了。你要引导自己了,观娑婆世界,你来生只有两种选择,只有两种,没有第三种:第一种继续来娑婆世界;第二种到净土去。这两种会有什么后果,你最好先知道一下。

要把你未来的果报事先看到,我们要用未来来引导现在,不要老是想过去。真的,你够聪明的话,不要想过去,毫无意义。我们一般人都错用心,老想过去。过去不可改变,只有充满着悔恨,千金难买早知道,对不对?你再回忆过去统统浪费时间。一个够聪明的人思考未来,未来比较重要。你未来只有两个地方:一个到娑婆世界,一个到极乐世界。这两个会有不同的结果。最后结论:好好念佛。

但是你经过这个过程再念佛,就不一样了,你会体会到什么叫作“通身靠倒”,你还会把佛号丢掉吗?我看你不敢。就是修皈依嘛,不要忽略,你稍微地观照一下,它产生念佛的效果会非常好。我们的心,要引导它,你不能强迫它。说:你给我好好念佛!没有用的。你这心跟小孩子一样,你强迫它做的事情,它统统都会反弹的,没有效果。

当你开始走入修行的时候,你要知道怎么跟自己沟通,这很重要!你学那么多佛法,可以沟通的管道很多。你现在的心已经够沉没了,已经是心灰意冷,你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