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庆的生活极为有规律,完全按照他自己设定的时辰进行。辰时他到府衙应卯,酉时放衙回家。与妹妹文娴一同用餐后,他会外出一个多时辰,然后回到家中休息。柳文娴每天都按照固定的时辰安排,早上等着哥哥出门后,她才会去自家店铺工作,夜间则等待哥哥回到家中才入睡。
百戏楼对于各类消息的掌控以及消息的买卖进展效果显著,似乎总能按计划顺利进行。尽管王延彬心中仍存在一些疑虑,但随着银钱哗哗流入,足以证明当前的运营方式是正确的。对他而言,不断地推演事态的发展仍然至关重要,以避免陷入被动,因此这个过程显得尤为关键。
日子如梭,瞬间十天过去了。
在那座无名宅院中,王延彬度过了一段宁静而悠闲的时光,给了他难得的机会去专心阅读一些书籍,从容地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然而,最近的一系列迹象表明,这份世外桃源的宁静日子可能不会太久了,局势迫使他做好准备:离开这片宁静,迎接即将到来的风雨。
通过百戏楼获取的多渠道消息显示,北汉即将采取军事行动。赵尚文的线人证实了这个消息的可靠性。相较于其他地区性的消息,这次的军事行动显然是战争爆发的前兆。
对于谭彦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机会,但问题在于:谭彦负责的新机器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机械制造部分也已经完成,生产出了第一批实验样机。
与此同时,火器合成材料已经进入大批量生产实验阶段,最后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根据契约规定,三位工匠除了每月的二十两酬劳之外,还需要在机器设计成功后支付每人两百两白银。预计还需要五个月的时间完成全部技术资料的整理,契约就会宣告终结。
谭彦估计:离整机批量完成还需要五个月的时间,而银子仍然缺了两万两。王延彬的回应是:宁愿每月多花费一些银子,也要缩短时间,在一个月内完成试验机的测试。两万两银子的问题不是问题,因为百戏楼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然而,在他们的计划中,预计北汉将在近期陈兵周国边境。
这天清晨,他的早饭只吃了一半,便停住了。如入定般坐着,时间在一呼一吸之间悄无声息地溜过。他的脑海中不停地转动,思考着各种可能性,两只眼睛似乎在审视着某个不可见的东西,仿佛要将一切都看透、洞悉其中的奥秘。谭彦做好了进行实验的一切准备,而最后的程序就是选择实验场所:实验可能失败,甚至会引发爆炸,影响到周边地区。他来到书房,见柳文庆正边看书边等待,专注地看着书。
"阿庆," 王延彬开口问道,"你今天有哪些安排?"
柳文庆心中有数地回答:“先把这几天收到的消息整合,对赵尚文的消息再进行一次深入分析,并将其整理成文。今天是孙靖海到达郑州,我和李伯羽去城门外接他,并安排他在四海客栈住下,然后带他来见你。还有,陈刺史召集六曹官下午开会,我会在会后提供刺史大人一些最新的消息。”
王延彬回应:“阿庆,你将有关郑州有新武器样品要进行测试的消息透露给陈刺史大人。”
柳文庆点了点头,表现赞同:“想一块了,要刺史大人得到支持。今天下午议事后,刺史大人会收到新武器的消息,这个新武器对于加强郑州的守备力量。希望这能成为我们得到刺史支持的第一步。”
王延彬点了点头,微笑着嘱咐:“如果孙靖海问我为什么没来,你就告诉他,我这段时间实在悠闲自在,现在连门都不愿出了。让他休整一日,明晚一叙。”
柳文庆皱了皱眉,说:“可我总觉得你不去有点过于冷漠。”
王延彬解释道:“我觉得孙靖海来郑州更多的是为了商谈合作,而非感情交往。我亲自去城外接他显得过于热情,可能会让他产生不必要的错觉,甚至助长他的惜金想法。这样反而会颠倒了事物本来的样子,一旦真有合作机会,他可能提出过高的条件。现在稍事冷淡,至少可以帮助他端正心态,我们的百戏楼经营得很好,既不需要过多的金钱,也不需要救世主。”
柳文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好吧,照你说的办。”
王延彬原本可以让他离开,但他出人意料地直视着柳文庆的脸,轻声说:“这半年,让阿庆你吃苦了。”
柳文庆确实明显消瘦了,他要办差,要经营百戏楼业务,要关心妹妹,每天只能休息三个时辰,脑力与体力双重劳动紧张而繁重,只有休沐的那天似乎略微轻松,而单单百戏楼的事情也远非轻松。
王延彬少有的关心让柳文庆感到意外,他轻声问:“你今天是怎么了?”
王延彬看着他,充满怜惜地说:“我知道你辛苦,如果要做到遇到紧要的事情能够迅速冷静处理,首先要培养你的韧性和抗击打的能力,不狠下心来不行。人的生存能力说到底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现在多做训练,去了其他艰难的地方就可以从容一些。”
“你想多了。”柳文庆坦白地说:“我根本没有多想,只要能把事情做成我就知足了。”
“总之还得忍耐下去。”王延彬说,“这个世道凭的是实力,有几种能力就有几重身份,和藩王割据没什么两样。”
“这个我懂。”柳文庆笑了笑,“母亲常说,年轻时吃苦不算苦,到了老年无依无靠那才是真苦,所以现在得苦干。不过我真该走了。”
谭彦的铁匠铺位于郑州东侧,被砖墙围起,目的是不让外界看见里面在进行的工作。围墙上设有通向院落的大门,而院落内有四台武器和两台不同的机器,整齐地排列在那里。
这些装置都是王延彬的构思,他在许州府当差时,喜欢查阅古籍。一次他在记录前朝战争的文献中发现了一则有关“发机飞火”的记载。据记载,杨